线路板厂水源热泵工艺流程深化分析
您好!欢迎来到领路人实业(深圳)有限公司品牌官网

全国服务热线:0755-27970704

线路板厂水源热泵工艺流程深化分析

日期:2025年03月26日

线路板厂水源热泵工艺流程深化分析

一、系统深化分析

1. 系统集成原理
  • 核心目标:采用两级热泵串联,实现 低温余热回收→中温利用→高温提升,满足线路板生产中的多级工艺需求。

  • 热源输入

    • 第一级热泵蒸发器:利用 车间回水余热冷却塔循环水地源热泵 作为低温热源(19℃输入)。

    • 第二级热泵蒸发器:利用第一级热泵冷凝侧的 70℃热水 作为热源,进一步提升能量。

  • 关键参数匹配

    • 第一级冷凝侧输出(70℃)需与第二级蒸发侧输入(70℃)匹配,降低温差损失。

    • 第二级冷凝侧输出(95℃)采用高温热泵技术(如R245fa或R134a)。

2. 余热回收与循环逻辑

水源高温热泵.jpg

  • 第一级热泵

    • 蒸发侧:吸收低温热源(19℃→13℃),提供冷量。

    • 冷凝侧:输出中温热能(60℃→70℃),供工艺热水和第二级热泵。

  • 第二级热泵

    • 蒸发侧:吸收70℃热水热量(降温至60℃),返回第一级冷凝侧循环。

    • 冷凝侧:输出高温热水(90℃→95℃),用于高品位工艺(如烘干、高温清洗)。

3. 工艺水分配策略
  • 低温冷水(13℃):用于空调末端及工艺冷却设备(如蚀刻槽降温)。

  • 中温热水(70℃)

    • 用于清洗工艺。

    • 供第二级热泵蒸发侧。

  • 高温热水(95℃):供烘干线或储热罐调节流量。

二、工艺原理图框架

1. 系统组成模块
  1. 第一级水源热泵机组

    • 蒸发器(冷水侧):19℃→13℃(供车间冷负荷)。

    • 冷凝器(热水侧):60℃→70℃(供第二级热泵及工艺热水)。

  2. 第二级水源热泵机组

    • 蒸发器(冷水侧):70℃→60℃(返回第一级冷凝器入口)。

    • 冷凝器(热水侧):90℃→95℃(供高温工艺设备)。

  3. 辅助设备

    • 冷却塔/地源换热器(为第一级蒸发侧提供初始热源)。

    • 储热水箱(平衡高温热水供需)。

    • 水泵、阀门、温度传感器(控制流量与温度)。

2. 工艺流程图步骤
  1. 低温热源输入

    • 19℃水进入第一级蒸发器,降温至13℃后输出冷量。

  2. 第一级能量提升

    • 冷凝器加热水至70℃,分配至工艺或第二级热泵。

  3. 第二级高温提升

    • 蒸发器吸收70℃热量,降温至60℃后返回第一级。

    • 冷凝器输出95℃热水供高温工艺。

  4. 闭环循环

    • 60℃回水进入第一级冷凝器加热,形成闭环。

三、关键设计要点

  1. 温度匹配与工质选择

    • 第一级热泵适用R410A,第二级采用R245fa(耐高温)。

  2. 防腐蚀与水处理

    • 需过滤残留化学物质,应用防腐涂层。

  3. 智能化控制

    • 依据冷/热负荷调整压缩机频率。

    • 高温段流量不足时,启用储热罐补热。

    • PLC系统调节热泵运行:

四、应用场景细化

温度段应用工艺设备举例
13℃冷水蚀刻槽冷却、压合机降温板式换热器、冷冻水循环泵
70℃热水化学镀铜前处理、显影槽清洗超声波清洗机、恒温水槽
95℃热水内层板烘干、阻焊层固化热风烘干炉、红外加热设备

五、优化方向

  1. 余热深度回收

    • 利用60℃回水供其他低温需求(如员工浴室热水)。

  2. 多能源耦合

    • 集成太阳能集热器辅助加热第一级冷凝侧(降低功耗)。

  3. 热泵并联设计

    • 针对季节性负荷变化,采用多台热泵并联,灵活调控。

通过上述深化设计,线路板厂可建立高效水源热泵系统,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与生产成本优化。


版权所有 © 领路人实业(深圳)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1033308号
地址: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东环一路318号 技术支持: 黑加品牌策划